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综合 > 别再“陪写作业”了,让孩子喘口气吧 正文
时间:2025-09-10 07:45:59 来源:网络整理 编辑:综合
说来真是奇妙。那天我在咖啡馆写稿,邻桌一个五岁小男孩正奋笔疾书,鼻子上还贴着一颗小恐龙贴纸。他妈坐对面,眉头紧锁,盯着他写,像在盯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手榴弹。“不是这个‘日’!你写得像一根肠子挂在天上!
说来真是陪写作业奇妙。
那天我在咖啡馆写稿,别再邻桌一个五岁小男孩正奋笔疾书,让孩吕梁市某某软件科技有限公司鼻子上还贴着一颗小恐龙贴纸。喘口他妈坐对面,陪写作业眉头紧锁,别再盯着他写,让孩像在盯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喘口手榴弹。
“不是陪写作业这个‘日’!你写得像一根肠子挂在天上!别再”
小孩低着头不说话,让孩嘴里鼓鼓的喘口,不知是陪写作业在哼歌还是在忍泪。我看了眼他手中的别再铅笔头,已经短得能当牙签用了。让孩
我心里一沉,忽然意识到,这个场景太熟悉了。
不是别的地方,是我们所有童年的某个深水区,是一种被凝视、被打断、吕梁市某某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被替写、被误解的教育仪式。
而且更可怕的是,它还在一代代地复制。
再后来,我去写稿时总忍不住看看孩子的作业本进展如何。他的笔迹越来越涣散,写到后面已经像在用脚趾头写字。我忽然想起小时候我爸也盯着我做作业,甚至一度盯到我放弃治疗。
他说我是“三秒记忆的金鱼脑”,我说他是“带刀监工的唐僧嘴”,然后我们都被我妈骂了。
一、盯得越紧,学得越废
人类的专注力,像一只脾气极差的猫,你越想撸它,它越想挠你。
当一个孩子本来好不容易沉下心去算一道数学题,灵光一闪,几乎要和“分数通分”达成某种心灵契约时,家长一个眼神就过来了:“你是不是又做错了?”
哦豁,这个念头像被打断的梦一样,从此再也连不上了。
我朋友家小孩上初二,做化学作业时她爸总在旁边站着。不是因为他懂化学,而是因为他“有经验”,他对经验的定义就是“我能看到你出错的瞬间,并且立刻指出来”。
有一天小孩没忍住说:“爸,你这么盯着,我脑子像开着三个浏览器同时加载,一直卡顿。”
后来她爸不盯了,换成隔墙监听,结果孩子成绩更差。她爸气得说:“你是不是就喜欢没人看你!”
他女儿反问:“你写PPT时,领导坐你旁边盯着一句句改,你啥心情?”
沉默,持续一分钟。
再比如,我弟弟小时候学写作文,写了篇《我最敬佩的人》。他写他爸,说他工作辛苦,还教他做题。作文才三百字,他爸看完之后说:“用词不当,中心不明,结尾潦草,语病四处都是。”
我弟忍了忍,说:“那我改成写我妈行吗?” 他爸愣了一下说:“你妈也没多大本事。” 弟弟改了标题,写《我不敢敬佩的人》,从描写到对比,从事件到反思,一气呵成。老师看完说:“构思巧妙,讽刺有力,给你满分。”
他爸当晚气得没吃饭,说:“你这不是写我吗?”
我弟看了眼满分作文,幽幽道:“你不配被写进教材。”
道理很简单:盯着孩子写作业,不等于孩子会写出好作文;而让他有情绪、有体验、有表达的自由,才可能写出真东西。
二、你以为的偷懒,是孩子的自我保护
人不是机器,学习更不是搬砖。
当一个成年人需要午休、摸鱼、刷剧、看天花板,甚至需要对着猫发呆来恢复精神状态时,为什么孩子就必须像宇宙飞船那样24小时高强度运行?
而家长往往只看到他“趴在桌子上”,却忽略了他刚刚也在满头大汗地解决一道10分的压轴题。
很多父母容不下孩子“停一下”,总觉得“停”就是浪费、堕落、退步。
其实不是,人在任何学习过程里都需要“低谷修复”——这是大脑在整理、巩固、整合信息,不是怠惰,是生理需要。
就像我一个读书特别猛的表妹,连看《红楼梦》都能像高考备战一样做思维导图。有天她坐沙发上看动漫,她妈就暴怒:“你不是说复习历史吗?!”
她头都没抬:“不懂了吧,这是《鬼灭之刃》,我在研究封建家族制度。”
再比如,朋友家孩子学习一直中规中矩,不上不下。
有天他妈狠下心请了个“特训家教”,要求每天监督写作业,必须坐在旁边全程盯梢。三天后,孩子发现了“对抗机制”:写到一半假装肚子疼,钻厕所看漫画;被发现后就躲进衣柜睡觉;最离谱一次,他居然在晚饭时间边吃边喊:“我正在背诵圆周率!”
后来成绩还是没提上去,但倒是编出了好几个段子。
他妈怒吼:“你把全家当喜剧节目了是不是?” 孩子一边嚼着饭,一边点头:“对,因为悲剧我已经演不动了。”
所以啊,一个孩子要是连“偷懒”都被否定,他还有什么空间去学习生活的节奏?
三、盯紧孩子,是伪努力
小学靠盯,可能短暂有效,因为题不难、知识浅、时间短;初中再盯,开始拉扯、对抗、冷战;到了高中,如果孩子没有“内驱力”,哪怕你蹲他书包里也拉不动成绩。
内驱力,说白了就是:我愿意学、我觉得学有用、我在学中能感到快乐或意义。
但是,父母若把所有精力放在“结果达成”上,孩子就会失去“过程享受”的机会;你替他担心一百分,他就再也不会为八十分感到高兴;你全权代劳做选择,他永远都不会发现“我也能为自己负责”。
比如,隔壁一个家长,为了逼孩子好好学,制定了“家庭军规”:早五点半起床,晚十一点睡觉,所有作业必须由她亲自过目签字。
结果孩子在期中考试中,语文勉强及格,数学刚过线,英语爆冷58。 她崩溃大哭,问:“你为什么这么不争气?” 孩子揉着眼睛,答:“我以为我就是来帮你完成你的焦虑任务清单的。”
她骂他冷血无情,他却耸肩说:“你爱我,不代表我爱学习。你怕输,不等于我怕挂科。”
所以啊,教育最大的问题,不是孩子成绩不好,而是父母太怕孩子“不是别人家的孩子”。
说到底,很多家长以为“监督”是关心,“盯梢”是爱,“批评”是负责,其实在孩子眼里,那些眼神是压迫,那些打断是羞辱,那些期待是枷锁。
你可以适当提醒,但不能剥夺选择;你可以鼓励努力,但别扭曲失败;你可以告诉他你在意他的学习,但更应该让他知道:你更在意他的情绪、自尊和人生的主动感。
毕竟,成绩是冰冷的,关系是热的;成绩是瞬间的,性格是永远的。你养的不是会考试的机器,是一个活人,是一个未来要走出你家门的、有选择权的成年人。
让他有机会决定自己的步伐,才能真正走出远方。
你们说呢?
声明:个人原创,仅供参考华为2025年上半年收入4270亿元 同比增长3.95% 净利润371.95亿 同比下降32%2025-09-10 07:42
新疆巴音郭楞州尉犁县发生4.3级地震2025-09-10 07:22
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放弃竞选连任,开记者会披露原因2025-09-10 07:18
【地理专题】菲律宾巧克力山,高考地理中的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2025-09-10 06:55
鸠山由纪夫说怀着反省谢罪心情赴华2025-09-10 06:30
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国内外旅客跨境游热度攀升2025-09-10 06:26
韩国西南部发生交通事故 13人受伤2025-09-10 06:16
“走读中国——走进大美新疆”参访团走进昌吉2025-09-10 05:19
怒!长相不讨喜,就是有国家级奖项,保研也没机会上岸2025-09-10 05:18
2024年暑期档电影票房破95亿2025-09-10 05:06
现场:先发制人!中方代表预判美国代表发言2025-09-10 07:32
国家统计局:8月上旬生猪价格环比上涨5.7%2025-09-10 07:18
泰国宪法法院14日裁定总理赛塔违宪,即日解职2025-09-10 07:12
中国羽毛球运动员何冰娇退役2025-09-10 06:55
张自忠之孙代祖父收到抗战胜利纪念章2025-09-10 06:36
室内也要当心中暑!在空调房有这些症状须留意2025-09-10 06:19
国台办回应海警依法送返台湾省籍船员2025-09-10 06:12
还原董宇辉、俞敏洪 “分手” 内幕:信任丧失、关系微妙2025-09-10 05:58
普京:单极体系正是当今世界之不公正所在2025-09-10 05:09
哈马斯未确认参与停火谈判,呼吁直接执行停火2025-09-10 05:07